• Keine Ergebnisse gefunden

Progress and Representative Methods in Foreign Sacred Natural Site Conservation from World Heritage Perspective

Im Dokument 1 2 / 2 0 1 9 (Seite 86-92)

杜爽  韩锋*  马蕊

DU Shuang, HAN Feng*, MA Rui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9)12-0085-06 DOI:10.14085/j.fjyl.2019.12.0085.06 收稿日期:2018-01-21

修回日期:2019-09-26

摘要: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它们 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记录,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从单纯的自然保护到融合文化价值的 整体性保护,反观国外SNS保护工作的方向性转变,有助于在全球发展主义时代背景下从“术”的层面重新审 视中国SNS保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遗产角度,在阐述 SNS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不同国际组织机构参与下的SNS保护实践进展;总结目前在其保护中涉及的景观 方法和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等主流保护方法;最后指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充分开展本土SNS基础调研,

完善相关规划并确立保护条例,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SNS中的人际间及人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关系 是中国SNS保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圣境;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生物文化多样性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 2016YFC0503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 号 51608369)

Abstract: Sacred natural sites (SN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protected area system, are also a typical cultural landscape. They are historical record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ir cultural values are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y exist. From simple natural protection to the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values, a review of dire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SNS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foreign countries helps us to reexamine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SNS conserv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SNS, this paper, from the world heritage angle, comprehensively sorts out the progress of SNS protec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t summarizes the mainstream methodologies involved in the conservation, such as the landscape method and biocultural diversity method.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the keys to the success of SNS conservation in China are to fully carry out the basic research of local SNS, improve relevant planning and establish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coordinate the fair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and between people and other species in SNS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acred natural sites (SNS); natural protected area; cultural landscape;

biocultural diversity

Fund Items: The National Key Program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2016YFC0503308); Young Scientists Fund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608369)

杜爽//同济大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 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讲师/ 研究方向为风景名胜区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DU Shuang, Ph.D. of Tongji University, is a lecturer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Ecological Technique and Engineer Colleg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historical theory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s.

韩锋//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COMOS-IFLA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副主席、IUCN 界保护地委员会专家/研究方向为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风景名胜区规划

通信作者邮箱(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anfranf@qq.com

HAN Feng, Ph.D., is a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in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AUP), Tongji University, vice president of ICOMOS-IFLA Cultural Landscape Committee, and expert of IUCN World Commission on Protected Areas.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planning of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s.

马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 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景 观遗产保护

MA Rui is a doctoral student in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AUP), Tongji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conserv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heritage.

杜爽,韩锋,马蕊.世界遗产视角下的国外自然圣境保护实践进展与代表性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85-9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栖息地保护形式”[1]融 合了自然世界与人类活动,是研究人与自然精 神联系的最佳切入点,在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

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遗产实 践领域对自然文化价值的日益关注,世界自然 保 护 联 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和国际古迹遗址保护

协 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简称ICOMOS)两大世界遗产官方咨询

机构联合推出“文化自然之旅”项目以弥合

Tab. 1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related to CultureNature

来源 文化价值的释义 适用范围 解读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关注与之相

UNESCO、IUCN和其他机构合作,2003年

于 中 国 和 非 洲、2005年 于 墨 西 哥 和 日 本、

(Gatekeeper Trust)的SNS朝圣路线项目、

联合国环境署的生物多样性文化精神价值研

(CultureNature and Sacred Landscape) 实 践 案例研讨会。 protected landscape approach) 或 文 化 景 观

(cultural landscape approach)方法,广泛应用 于保护地体系及世界遗产体系中的SNS保护。

该方法以“聚合地”视角,从更广阔的空间 背景,更深远的历史中挖掘人与土地、人与

表 2 SNS 的定义 Tab. 2 The definition of SNS

学者 角度 具体内容 Tab. 3 SNS under the turn of IUCN culture

相关组织 年份 对自然圣境保护的影响

保护地无形价值工作专案组 1998 年 该组织成立说明了 IUCN 工作重点开始关注保护地的 无形价值,具有里程碑意义

保 护 地 文 化 和 精 神 价 值 工 作 专 案 组(Task Force on Cultural and Spiritual Values of Protected Areas)

2003 年 南非德班举行的第 5 次世界公园大会将专案组更名,

并第 1 次正式将自然圣境纳入保护地议题

2004 年

专案组启动得洛斯计划项目(Delos Initative)并举 行 3 次工作坊,形成了《蒙特塞拉特岛宣言》《欧安 组(the Specialist Group on Cultural and Spiritual Values of Protected Areas,简称 CSVPA)

2009 年

专案组再次更名,鉴于自然圣境在保护生物文化多 样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该议题列位于 CSVPA 2013—2016 工 作 计 划 中 的 八 大 核 心 领 域 之 首。

CSVPA 成 为 自 然 圣 境 倡 议(Sacred Natural Sites Initiative,简称 SNSI)的咨询支撑机构

杂内在关系的清晰认识。”[15]也就是说该方 法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建构,而非两者 单向的赋意与被赋意。

表 4 全球自然圣境保护发展中与文化自然性相关的重要文件

Tab. 4 Important documents related to CultureNature in the global SNS protection and deveplopment

年份 发起主体 相关文件 总则 对 SNS 保护的意义

197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与生物圈项目(世界 生物圈保护地网络)

建立的生物圈保护模式,运用高度创新和具有示 范性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圈保护地的保护和发展实 践,为协调人类需求与保护地管理设定标准

通过生物圈网络会议,在 SNS 的识别和管理经验总结上起示范作

1971 各国家政府 拉姆萨尔公约

(湿地公约) 核心是如何对湿地进行保护、精明和可持续利用

许多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拉姆萨尔湿地中包含 SNS。虽然公约 中并未涉及过多的精神价值,但是目前公约正在逐步完善修订有关 文化价值方面的内容

197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委员会(UNESCO-WHC) 世界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识别、保护对于人类具 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关注非物质文化价值,特别是文化景观旗舰项目的设 立与 SNS 密切相关

1986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

(ARC)

阿西斯宣言 多宗教从教义和宗教传统出发,针对各自在保 护自然方面应起到的作用发表声明

宣言中诸多宗教都表示出人类作为神的创造接受神的委托管理地球 而不是地球的主人,追求宇宙各物种和谐的愿望

199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生物多样性公约

公约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包含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的生态系统,还关注人类对食 品安全、药物、空气、水源等环境需求问题

公约发展出有关 SNS 环境和文化评价的详细文件《阿格维古准则》

1996 IUCN 土著与保护地决议 在保护地建立、相关决策制定、管理等过程中

征询土著意见,并保障其权益 倡导土著在地社区参与 SNS 保护规划全过程并行使议事权

2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

保护活态遗产,主要是:口述传统、表演艺术

(音乐、舞蹈、戏剧)、社会实践、仪式和节 庆事件、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 手工艺

包含了 SNS 的许多非物质实践内容

2003

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保护地 文化和精神价值工作专案组

(WCPA-Task Force on CSVPA)

世界公园大会 13 号关于 保护地文化与精神价值 的建议

核心是呼吁为保护地建立更广泛的文化支持

建议呼吁承认土著运用法律和科技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增进对 SNS 重要性认知,促进立法与相关政策制定,支持社区保护工作,

促进落实有效行动;提出管理者识别和认知保护地内 SNS,引导土 著参与管理决策,并为其保护文化和精神价值的理念提供支持

2004

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保护地精 神文化价值专家小组(WCPA-CSVPA)

得洛斯计划

全球发达国家的自然圣境,通过加强在地社区 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理解精神与自然价值的 复杂关系,维系保护地的生物文化多样性

4 点主要目标:1)理解发达国家大部分宗教对于自然和自然遗产的 立场;2)SNS 与现代人的相关性,并尝试评价精神文化价值的重 要意义;3)研究精神文化价值是怎样维系和强化的,调查这些价 值是否或者怎样作为遗产地保护工具的;4)尝试解决 SNS 特征和 保护、管理的需求之间的最终矛盾,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替代的协 同合作

2004

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保护地精 神文化价值专家小组(WCPA-CSVPA)

SNS 倡议

通过整合 SNS 监护人、社区、支持组织和保护 主义者、政府、行业和科学家等其他利益相关者 共同保护、保育、复兴 SNS 的国际项目

专家组通过 SNS 网站以加强公共能力建设,传递与之相关的法规 政策、工具导则、最佳实践案例等专业信息

2007 联合国土著常设论坛 土著人权宣言 提供了土著权益保护框架 条例 11、12、13 与 SNS 密切相关,宣言为土著争取更多的权力 去经营、维系传统实践以保护与其生存密切相关的 SNS

2016、

2017 IUCN-ICOMOS

自然—文化之旅夏威夷 宣言 / 文化自然之旅的 亚特拉(Yatra)声明

围绕文化自然融合的整体性保护思路,实现了 跨机构联合实践

围绕文化自然融合的整体性保护思路,实现了 跨机构联合实践

Im Dokument 1 2 / 2 0 1 9 (Seite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