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ine Ergebnisse gefunden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 地域景观发展启示

Im Dokument 1 2 / 2 0 1 9 (Seite 32-35)

Regional Landscape Based on Water System in Linfen-Yuncheng Basin

4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 地域景观发展启示

中国传统地域景观是千年农业文明的持 续智慧积累。梁思成先生预见到新中国在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乡体 系会出现交错杂乱、盲目无序的发展。今天,

这一现象和随之产生的城镇化问题已经显现,

在尊崇西方现代规划理念建设城镇时,传统 地域景观的延续性被切断,其中蕴藏的传统 营建智慧也被抛弃。而在中国的新型城镇化

建设中,这些中国传统地域景观营建智慧具 有重要的挖掘和借鉴价值。

在最近一轮城市化中,临汾—运城盆地 农业衰退,工业落后,煤炭资源不足,发展 滞后。随着与关中平原新的协同发展,在水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如何汲取传 统智慧,在保护和延续独特地域景观的同时,

结合新的城镇需求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 非常迫切。

4.1  传统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的 空间保护与功能再生

引泉、引河等引水工程系统形成了临汾—

运城盆地具有逻辑秩序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 的景观格局(图10)。这种格局可以被看作 是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逻辑范式,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景观、文化精髓,需要进行保 护和延续。

目前,由于泉、河水源不足和农、盐业

衰退,再加上现代给水工程的修建,使这一 传统引水系统的原始服务功能不再重要。通 过调查,从空间上看,该系统的结构仍然相 对完整,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区域仍有遗存;

但是从功能上看,只有部分区段仍在发挥功 能,其整体的系统性基本丧失,维护严重不足,

甚至局部破坏严重。从保护、延续的成本和 效率来看,它不应被当作一个文物古迹进行 保存,而应该物尽其用,探索其在新型城镇 建设中可以发挥的新价值。

临汾—运城盆地的现代城镇化建设不可 避免地造成城镇与自然的分离,由此产生的 城镇化问题也在不断恶化,构建一个新的区 域生命支撑系统来重建自然与城镇的联系变 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引泉、引河工程覆盖关 键城镇区域,由于引水的需要正好将周边山 体、城镇和河道联系在一起,是重建区域生 态基础设施网络最具潜力的空间骨架。未来,

6 明清洪洞地区雷鸣渠系

Leiming canal system in Hongdong are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7 明清时期夏县城内莲池景观

Landscape of lotus pond in Xia Count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8 明清时期洪洞城排涝系统

Hongdong town drainage system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9 新绛古城主路(已拓宽重建)与轴线

Xinjiang ancient town main road (widened reconstruction) and axis

6

7 8

9 改造后的主路与轴线

支路与排水系统结合

东大池溢水闸

这个传统的给水景观格局应当通过复合化的 空间利用,赋予包括生态廊道、休闲绿道、

文化廊道等在内的多种城镇服务功能,实现 真正的空间保护和功能再生。

4.2  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空间管控和人文 复兴

从引泉灌溉工程研究来看,历史上水源 区的保护受到格外重视。同时,这些区域作 为人居环境安全的关键点,往往会通过一系 列庙、亭、碑、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最终 实现中国人对赖以生存的关键性资源的守护。

但是在历史上,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这种 保护一般也只针对泉源本身,目前尚未找到 对水生态关键区进行整体保护的证据。

水是影响临汾—运城盆地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从水运行规律来看,区域内水的自循 环特征显著[4]27。因此,区域内水涵养关键区 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在明清时期,由于人 口压力增大和战事影响,造成盆地山林破坏

显著[12]84,随之造成泉源水量不断减少,并带

来严峻的生态、社会问题[25]。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对龙子祠泉源区开展了试点保护,泉水 恢复效果非常显著。今天,随着新型城镇化 的深入,临汾—运城盆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山西正在启动《山西省国土空间 规划(2019—2035)》的编制工作。对临汾—

运城盆地而言,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空间管控应 当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更科学的水系统 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水系统及其相关生态 服务功能要求的精明保护和利用,对诸如历 史时期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风水区、泉域生态 区和滨河自然区等实行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

从保障实施方面,这些关键区域的保护可以 借鉴历史上用文化点睛的做法,为生态空间 赋予人文观念的内涵,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加 高效和合理的保护,也可以成为城镇居民重 要的文化和自然游憩场所。

4.3  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工程智慧 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之前聚落防洪工程的研究可以发 现,临汾—运城盆地的智慧经验与目前世界 先进的防洪管理理念和技术具有很强的一致 性。退堤、导水和蓄滞区建设是给河流和洪 水以空间;筑堤防洪与植物相结合体现近自 然工法;城墙和内城排涝系统体现防洪空间 的复合化利用。而且,这些技术还针对盆地

特定区域条件进行了综合化的运用,发挥了 更加高效的系统防洪功能。在运城以南的盐 池区,为了保护盐业生产,逐渐形成了“未 治盐先治水,未治主水先治客水”的模式。

围绕盐池,由内而外建设禁垣—堑沟—堤堰—

滩池—堤堰—滩池—姚暹渠—滩池,形成独 特的圈层水利景观结构(图11)[26],成为一 种包括渠疏导、堤拦截、滩池调蓄于一体的 高效水利工程。

今天,临汾—运城盆地也在面临日益严 峻的洪涝灾害问题[27]。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 相似,为应对防洪挑战,临汾、运城辖区内 城镇目前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现代防洪工程建 设。相比传统的防洪工程,这些体量巨大、

设计施工标准化、功能单一的防洪设施,缺 少地域特色和对场地环境的回应,不仅投资 巨大,甚至会对一些小城镇风貌造成极大破 坏。在近年编制的《运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专 项规划(2016—2030)》中也缺乏对这些地 域 性 传 统 防 洪 智 慧 的 研 究 和 传 承 应 用。 历 史 记 载 的 许 多 传 统 防 洪 工 程 目 前 也 几 乎 损 毁殆尽。

未来,在临汾—运城盆地城镇防洪体系 的构建过程中,有必要重新挖掘包括挖渠导

10 引水、防洪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

Regional landscape pattern dominated by water diversion and flood control works

11 盐池防洪工程

Salt pond flood control project

10 11

水防洪、筑池防洪、筑堤防洪、城墙防洪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AMES P. Carl Ortwin Sauer, 1889—1975[J].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1976, 66(1): 85.

[2]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

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3] 王树声.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J].城市规划,

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比较法研究,2011(4):1-15.

[20] 储大文.山西通志(雍正):卷30[M].北京:中华书局,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

1根据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自绘;

Im Dokument 1 2 / 2 0 1 9 (Seite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