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ine Ergebnisse gefunden

来源: Pasternack 2008

Im Dokument 中国建筑节能 (Seite 97-101)

5.2.6

建筑节能投资的融资选择

资金对新建节能建筑来说不成问题。很多专家认为,资金 不是投资新建节能建筑的主要问题,因为投资建筑节能的额外 成本很低。确实,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建设繁荣期,许多开发商 并不缺少资金。

而且,高房价下住户也显示出他们的资金能力。建筑师表 示,过去几年房价甚至已经涨成原来的

4

倍,但住房需求仍居 高不下。然而,一些专家认定高房价对建筑节能有负面影响。

即使不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投资,购房者已经把毕生积蓄用在 新 房 上 了 。 北 京 的 月 供 占 到 购 房 者 收 入 的

62

Glicksman / Norford / Greden, 2001

)。因此,购房者通常没有

.

能力也不愿意投资建筑节能,即使额外成本很低。

获得资金

资金是有的,但并不能拿到手。从私人资本市场获取资金 主要限于大开发商。居民、小

/

中企业通常很难得到贷款,即 使 投 资 在 经 济 上 是 合 算 的 (

Glicksman / Norford / Greden, 2001

)。由于交易成本较高、投资分期偿付较慢,以及投资不 安全等原因,大部分中国金融机构不愿意资助建筑节能项目。

2007

年,政府为了给房地产投机行为降温,更加严格地控制 利用私有资金进行私人房地产投资。

对改造来说,中低收入家庭从银行贷款基本不可能。尽管 对于特定家庭,投资所需资金过高负担不起,但是对于银行来 说,资金量太小不能给银行带来利润。这种窘境可以由地方政 府提供用于改造的小额信贷计划来解决。例如,唐山的

GTZ

项目中,允许住户在任何银行进行最低额度还款(中德技术合 作“中国既有建筑能效”项目,

2007

)。

政府为建筑节能投资提供资金

在过去几年,政府对建筑节能的财政投入显著增加了。诸 如削减公司税费、补贴超过

65%节能标准的开发商,以及建

立改造基金计划等一系列经济手段已经用来促进建筑节能市 场的发展。然而,大多数经济手段仍在规划过程中。多数开发 商和业主仍旧无法获得政府基金资助,而且有关现有经济手段 的信息非常不透明。

可选择的用于改造的融资机制

a)

能源服务公司(ESCOs)

又叫能源管理公司(EMCOs),是运用市场机制为强化建 筑节能融资的一种尝试。能源服务公司从事能源性能的签约服 务。他们与业主通过协商订立一个涵盖融资和能源相关费用管 理的协议。一家能源服务公司开发、安装并提供项目资金,项 目的设计是以合同规定的数量和固定价格提供能源。项目的补 偿可以直接与实际的节能量挂钩。

当前,能源服务公司在中国公共建筑和商用建筑部门得到 应用,而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很少。然而在采访中,许多专家提 出能源服务公司在加强住宅建筑节能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但是 迄今为止能源服务公司尚未应用于民用住宅的原因之一就是 资金紧张。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国际赠款如世界银行等已经试 图填补这个融资缺口了(World Bank 2001)。

b)

清洁发展机制(

CDM

CDM

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三个灵活机制之一。它允许 承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工业化国家(例如:欧盟成员国、日 本)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投资减排项目,从而替代在其本 国相对较昂贵的减排量。

.

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建设部门还没有

CDM

项目,但是

CDM

通过在改造项目中产生经核定的减排量(

CERs

),可以 作为一个建筑节能的融资工具,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私 营咨询机构、政府机构和开发等机构正共同努力克服在改造中 使用

CDM

的障碍。

CDM

还面临一些方法学的困难,如设定基准线,测定节 能量或定义工程范围,以及民用住宅项目因为民用住宅往往审 批期漫长,许多不同业主参与需要高度协调,时的成本相对较 高的。

c)

自愿碳市场

相对而言,自愿碳市场是寻求私人资金投资改造的一个不 太复杂的选择。在这个市场里,公司、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购 买碳减排量来抵消他们的碳足迹。比如个人可以购买碳抵消额 来补偿个人航空旅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同样的方式,改造工程可以产生经核定的减排量,同时也 可以创造自愿碳额度,如果碳抵消额度的提供者提供了改造资 金。但是目前这个想法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因为自愿碳市场尚 未被用来为改造工程筹款。

5.3 信息、知识和意识

有关效益和附加效益、技术措施和增强建筑节能的不同选 择方面的知识是公众意识一种财富,也是成功成功实施建筑节 能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条件。而知识的获得取决于两个主要因 素:第一,中国政府和非政府行为者,如媒体、非政府组织和 公司等,传播信息的能力;第二,分散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本章将重点放在中国促进或妨碍建筑节能政策和措施执 行的信息因素上。讨论涉及以下主题:中国公众对建筑节能的 知识和意识(5.3.1),和非政府行为者,即媒体、非政府组 织和公司,传播建筑节能的相关信息(5.3.2)。

5.3.1 公众对建筑节能的知识和意识

一些研究,包括我们自己的研究表明

(Liang et al. 2007;

Lo / Zhao / Cheng 2006; Glicksman / Norford / Greden 2001) 公

Im Dokument 中国建筑节能 (Seite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