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ine Ergebnisse gefunden

中国文化、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Im Dokument 中国建筑节能 (Seite 109-112)

Lo / Zhao / Cheng 2006; Glicksman / Norford / Greden 2001) 公 众对建筑节能的知识相当贫乏。这导致人们就建筑节能对气候

5.4 中国文化、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采取节能的行为意味着有效地利用能源,选择节能建筑特 点和设备,这是一项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因为它需要很大程度 上改变个人习惯。文化因素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 购买建筑节能产品和节能行为。因此,在中国,生活方式,文 化和行为是阻碍或推动建筑节能政策成功实施的重要决定因 素,以下分章节分别加以讨论。

5.4.1 生活方式

最近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消 费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式 , 导 致 了 能 源 消 耗 的 总 体 增 长

(Austin, 2005)

。我们找到了生活方式影响建筑节能政策措施实施的三 种主要方面:

1

)私人拥有住宅和住宅大小成为经济地位的象 征;

2

)居民对舒适生活的体验很少;

3

)短期计划。

1

)私人拥有住宅和住宅大小成为经济地位的象征

我们观察到,在中国,私人拥有住宅和住宅大小已经成为 经济地位的象征。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一种强烈的共识,每 个家庭都渴望购买一套住宅。此外,我们发现,小住宅被视为 从前艰难岁月的象征,这导致人们希望购买的住宅越来越大,

.

即使家庭并不一定需要新住宅提供那么大的生活空间。因此,

这就导致了对大住宅的巨大需求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日益增 加,从而对能源消耗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居民对舒适生活的体验很少;

不同的德国建筑师都注意到,节能建筑需求的一个主要障 碍在于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有体验到舒适的居住环境。他们表达 出一种担忧,中国人的意识跟不上经济增长和过去

20

年新建 筑建设的步伐。因为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他们满足于搬到新房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仍然没有对 舒适生活的体验,不追求高质量建筑功能,包括建筑节能。

3

)短期计划。

作为一个交叉性问题,我们注意到沿着行为者价值链普遍 存在短期计划的问题,这是对建筑节能投资的严重制约。我们 的受访者经常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短期计划联系在一起。

在家庭层面,经常隔几年就出售住宅,然后购买更大的住 宅,这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在过去的几年中住宅价格不断提高,

使得这种做法一直受到推动。因为人们可以以比他们购买时更 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旧住宅,然后把这笔钱投资在新建住宅 上。这种做法会制约家庭投资建筑节能,因为投资建筑节能的 回收期太长。另外,一些受访者表示中国家庭的短期计划也不 利于购买节能家电。

5.4.2 文化因素

采暖和制冷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一种文化体制,由人 的活动方式和赋予这些活动意义的象征性结构所形成的格局。

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交叉性问题是受访者往往把中国政府看成 是重要角色,把促进建筑节能的主要责任归于国家,这既制约 了建筑节能投资,也不利于家庭的节能行为。我们找出两个因 素或许可以解释这一观念和对建筑节能的具体影响:1)改革 之前遗留下来的由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制度;2)中国“自上 而下”的政治体制。

1

)改革之前遗留下来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初的几十年,中国的社会福利由 工作机构(单位)组织实施的。单位的突出特点是生活和工作 空间融为一体。在城市地区,工作单位给个人分配宿舍,并负 担他们的能源费用。此外,单位还提供社会福利,如养老保险,

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儿童保育和娱乐设施。因此,单位起到 了“微型福利国家”的功能(Lindbeck 2006)。

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致使这些社会安排 功能丧失。自住房商品化以来,大约有一半的房子已出售给各 个家庭,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占用的住房以折扣价格出售给 了国有企业的职工,而新的住房一般由房地产开发商以市场价

.

格出售(WB 2001)。今天,只有大学和其他国家机构还发挥 单位的作用,为职工提供住房和供暖补贴。

由于事实上中国城市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广泛的 社会福利制度,所以说到提供住房和能源,他们仍然赋予国家 重要的角色。这对建筑节能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国家的能 源补贴被认为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其次,把改造的主要责任推 给了国家。

2

)自上而下的政治体系

与德国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通过广泛的环境运动推动环境

Im Dokument 中国建筑节能 (Seite 109-112)